光影逐梦,“苏”写影视工业“诗和远方”

2023-08-04 09:43:34    来源:江苏经济报

江苏经济报记者 孙炜杰

这个暑期,电影市场强劲复苏。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7月,今年暑期档总票房已突破120亿元,其中国产电影在7月票房占比高达92.45%。暑期档中,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六部江苏出品的电影,以及为数众多在后期、特效制作方面有江苏企业参与的影片都已陆续上映,收获了一众好评。

影片的票房爆火和质量的提高,背后离不开本土优秀电影工业的支撑。近年来,江苏坚持发展以特效渲染、数字技术和影视基地为代表的省内电影工业,“电影强省”加速推进。近日,记者走访多家省内电影相关园区、企业,挖掘我省电影工业为国产电影作出的积极贡献。


(资料图)

完善内链,产业服务助力光影逐梦

当下电影最核心的竞争力从何而来?除了好故事,特效后期在电影工业中的含金量不容小觑。

《长空之王》里在高空中自如穿梭的战机,《独行月球》中细致入“发”的袋鼠“刚子”,《流浪地球2》里高可接天的太空电梯……这些国产特效的名场面,背后都有江苏本土的电影梦工厂——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诸多企业的参与。

这座位于无锡市滨湖区的“华莱坞”,可谓是江苏电影工业尤其是影视特效技术发展成果的最佳写照。“从10年前开园之初,我们就决定以‘科技拍摄+数字制 作’为核心,开始策划布局高新技术、高端服务、智慧元素密集的电影科技产业。”江苏华莱坞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吕建平告诉记者。经过10年的积累,园区已 成功集聚了博纳影业、星皓影业、墨境天合等800余家知名数字文化企业,承接影视剧拍摄制作超过1200部,打响了“无锡造”这张属于江苏电影工业的文化 名片。今年暑期档,两部国产翘楚之作——《八角笼中》和《封神第一部》也均由园区企业出品,获得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

在产业园摄影棚内,一块面积440平方米的“超级LED屏”于近日正式点亮启用,这块屏幕能够取代传统的绿幕拍摄,制作方只需将太空、森林等虚拟场景投射 到屏幕,演员在屏幕前直接表演,就能在镜头中依靠屏幕为特效场景提供具有互动能力的背景画面、真实的环境反射与折射。记者获悉,这一技术在国外已有所应 用,比起绿幕能大幅降低影视虚拟拍摄的资金与时间成本。“超级屏”的启用,不仅让国内电影工业再进一步,更推动了园区内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的建设 计划,产业的链上合作愈发紧密。

日益完善、创新的产业“内链”,正是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在发展电影工业过程中最为依赖的资源禀赋。目前,园区已建成包括12座科技影棚、3座水下特效 棚、5座音乐录制棚在内的科技拍摄平台;合作建设的华为5G数字影视创新中心等数字制作平台,为数字影视技术研发应用、影视企业后期制作等方面提供有效支 撑;此外,产业服务也在不断提升。“园区构建的产业服务平台目前已覆盖影视协拍、项目报审、基金融资、影视交易等全流程,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电 影工业体系。”吕建平表示。

云上生产,数字技术创新电影工业流程

三年疫情,不仅阻隔了电影工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对接协作,也放大了产业在地域和行业中人财物资源的不平衡。太湖湖畔的一朵“云”,为行业带来了基于云计 算的解决方案——蓝海创意云。依托蓝海彤翔集团在超算和数字技术的多年积累,蓝海创意云能够对电影制作中所需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解决了影视制作过程中的 算力不足的问题,极大降低了渲染投入成本,让中小团队们也能拥有比肩大型影视公司的顶尖渲染技术和团队工具。

“疫情期间,无论是蓝海创意云的制作上云还是拍摄上云,都极大简化了电影生产流程。”蓝海彤翔集团首席技术官穆凯辉告诉记者。受限于疫情期间人员流动的困 难,当时跨地域的后期制作甚至只能依靠快递将拷有素材的硬盘在不同流程的制作人员间来回运送,蓝海创意云的云端渲染解决了这一难题,并提高了《流浪地球 2》等电影的渲染效率。拍摄上云则利用5G传输,实现了拍摄到制作各流程的同步。今年暑期档,蓝海彤翔参与了10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

一直以来,电影行业存在制作流程缺乏管控、合作协同依赖人工协调的不足。蓝海彤翔开发的“安捷秀”,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全流程的ERP制片管理系统,实现 了从前期的剧本拆解到后期制作整个电影工业化体系流程的管控。“安捷秀通过流程管理和AIGC的应用为电影的生产提质增效,比如在剧本拆解和拍摄计划的环 节,过去需要人工按流程进行阅读、拆解,形成一段一段的制片计划,即使有两个比较成熟的制片经理也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现在这个流程已经被缩短到了一 天。”穆凯辉表示。据介绍,依托现有的技术优势,蓝海彤翔正积极布局元宇宙数字化生态,除电影和动画业务外,还正在积极探索产品在虚拟直播、数字人和数字 文旅等行业的应用。

政企携手,夯实电影产业发展地基

放眼江苏,电影工业的前进足迹遍布全省各地。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昆山周庄数字梦工厂和上影太湖(吴中)文化艺术中心两大电影产业项目在苏州落地;扬州光 线中国电影世界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为国内电影摄制带来多功能水戏摄影棚、组团式棚区等首创功能;南京发展耳东电影产业园以推进电影全产业链的融合协同……

资金、人才等电影工业的发展基础也在不断夯实。作为我省“电影强省”建设中的领军型电影企业,江苏省电影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探索推动电影与金融和科 技融合,为振兴我省电影事业产业作出积极贡献。在资金方面,集团注重金融资本与电影事业产业的互助,加强与银行、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进一步降 低项目融资成本。探索通过投资或设立影视基金的方式,逐步打造影视文化投融资平台。成立以来,先后投资凤凰高投毅达数字经济创业投资基金、江苏国有企业混 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在技术方面,集团依托数字化技术推进电影产业链的打造,加快传统电影产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苏影集团加大对电影产业链优质影视科技 类公司的调研,对5G影视实验室项目开展前期调研论证,与LED屏生产企业加强业务对接,探索开展股权投资,占领市场份额,扩大品牌影响力,推进我省电影 产业结构优化。”江苏省电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邵正刚告诉记者。此外,今年6月,苏影集团还启动了“苏影春苗”青年电影人才培养计划,为我省电影产业 挖掘、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强大的本土电影工业意味着能够提供高质量特效、视觉效果和影视后期制作技术,能够推动国产影片创作质量不断提升,并有助于塑造中国电影独特品牌和特有风 格,最终实现以国产影片为主导的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孔群喜指出。他认为,政府应继续推动电影与科技深度融合, 以科技手段赋能影视制作流程,加大电影新技术供给,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化方式重构现代电影工业体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