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古城的“根”与“魂”

2023-07-10 12:15:44    来源:大众网

一座城市,之所以被称之为“古城”,一定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资料图)

这个底蕴,可以从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可以从地下出土的文物来窥知,也可以从保存完好的地上建筑来呈现。

一座千年古城

就是一本史书

济南这部“史书”十分厚重耐读。

这里有8000年泉水史、46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是中华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千百年来,凡是到过济南的人、读懂济南的人,都会对这座城市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访过济南,他在游记中写到:“这个地方四周都是花园,围绕着美丽的丛林和丰茂的果园,真是居住的胜地。”由此,我们可以得知,700多年前的济南,到处都是美丽的花园,是个人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印度著名的大诗人泰戈尔到访过济南。在这里,泰戈尔留下了让无数人心之向往的诗句:“我怀念满城的泉池,他们在光芒下大声地说着光芒。”哪些泉池让泰戈尔怀念?我们今天可以追寻泰戈尔的脚步,去感受泉水荡漾反射中的耀眼阳光。

中国文学巨匠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期间写下了一篇美文《济南的秋天》。他写道:“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境是什么样?老舍先生请读者想。“设若你幻想不出——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而在另一篇美文《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先生写道:“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想知道美文中的济南什么样?可以循着老舍先生的笔触到现在的济南来看一看、品一品、赏一赏。

名人名士对济南的这些“印象”,存在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特色建筑之中。经过千百年的时光“冲刷”,那些人和事已经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或许城市的肌理、历史的脉络也模糊不清,但那些建筑依然存在,那些风光依然旖旎。

一处老建筑

就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保护好老建筑,就是守护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风貌,努力钩沉人文痕迹,沉淀独特时光记忆。这是一代代人的职责使命,也是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

近日,济南市公布了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确定西更道街20号传统民居等30处建筑为济南市第四批历史建筑。

这也是2018年公布首批历史建筑以来,济南市历史建筑名录的又一次扩大。这些历史建筑最老的已超过400岁,许多建筑超过100岁,最年轻的也超过了60岁,各具特色的它们堪称济南历史的“活化石”。

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如果没有活化的历史文脉存在,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可以说,老有老的味道,新有新的风采。

每座城市既要有高大上的现代化新城,也要有记住乡愁、留住乡愁的老城;既要有与时代接轨的摩天大厦,也要有特色独具的古老街巷;既要有宽阔笔直的柏油路,也要有曲径通幽的石板路;既要有清新扑面的城市风貌,也要有古色古香的历史肌理。

打一桶泉水,煮一壶清茶,循着流淌的泉道,在阡陌小巷中徜徉,听一段山东快书,与曾到此一游的文人墨客来一场“时空对话”……如果在济南选出一片最有老济南特色的街区,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首屈一指。

正是古建筑的有效保护和集中呈现,让老济南跨越时空来到了你我面前。

保护老建筑

世界范围的共识

历史建筑的保护,在世界范围具有广泛的共识。

法国巴黎在保护原有风貌建筑的同时也不断开辟新区,古典、浪漫的城市焕发出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政府规定,要拆除、重建旧城区的任何建筑物必须经市政府专门机构审查、批准,并设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如确因安全、抗震等原因需要拆除重建的,重建后建筑物临街的两个立面必须与原建筑物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要完全达到旧模旧样的效果。

罗马的历史建筑保存是“整旧如旧”,也就是说现在人看到的是一个加固却不会刷新、重建,保持原有特色的意大利城市。新建筑不会“压”过老建筑,城市会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古老历史。历史遗迹自然地展现在正常生态之中,周围的建筑要努力与之和谐并存。

英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设立了500个保护区,不仅保护古建筑本身,而且对其周围环境也加以保护。如果古建筑被高楼和高速路所环抱,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韵味。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英国的古建筑仍然是城市的“主角”。

华沙老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在二战中被夷为平地的城市,今天的华沙老城是在1945年—1966年间重建复原的。尽管波兰人严格按原状重修了所有的建筑,但在特别强调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世遗名录中,重建项目是极少数的存在。它是按14—18世纪的样貌复原、并且尽可能使用原有的材料、旧时的技术重建的“新”古城。这足见尊重历史的极端重要性。

老建筑保护

也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

超然楼亮灯为什么爆红?

因为找到了“打开”古城的新方式。

老建筑再好,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找到新的视角,获得新的体验,这需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文章。

近年来,济南对3处历史文化街区、1处传统风貌区、200余处省市级优秀历史建筑以及对13项国家级、500余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空间全覆盖、延伸时间轴。既保护单体建筑、也保护街巷街区;既保护古代建筑、也保护近代建筑;既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如今,济南已经找到了一条文化“双创”成功之路——在尊重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再梳理再阐发,注重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施优化提升,健全泉城文化资源库,丰富更具体验感的数字化文化应用场景,让历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

再好的酒也怕巷子深,再好的资源也怕无人识,再好的历史IP也需要一把“新钥匙”打开。比如,大明湖、趵突泉已经深入人心,但美景只可观不可玩怎么办?大明湖雪糕、趵突泉雪糕被创造性开发出来,深受往来市民游客喜爱。

文化原来可以这样玩!文化将来就要这样玩!

“文旅商”融合发展新路径正在探索中。紧跟游客消费需求,持续推进特色项目建设,打造沉浸式消费新体验,让来济南的游客在休闲、游览和消费过程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沉浸式剧场、文创店、主题院落、非遗工坊……一个个新兴业态在古城片区内落地生根,让人们看到了古城的“新貌”。

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市民游客可以依托历史街巷、泉道水系,沿着两条精品旅游线路感受古色古香的老济南——芙蓉街-文庙南广场-东花墙子街-辘轳把子街-曲水亭街;后宰门街-辘轳把子街-东花墙子街-茶巷-贡院墙根街-省府东街-双忠祠街-西城根街。

精品旅游线路串联了24处历史遗存和传统院落,将街区与周边文保建筑、文化遗存、风景名胜串珠成链,真正可以实现循着古人的脚步尽享古城之美。

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篇需要用创造性思维大书特书的文章。守住古城的“根”和“魂”,让泉城、泉水真正成为世界IP!

关键词: